从网球到足球:一位中国退役男运动员的世界杯情怀与跨界观察
从网球到足球:一位中国退役男运动员的世界杯情怀与跨界观察
当李昊然脱下网球拍,穿上印着阿根廷队徽的球衣时,他没想到自己会在卡塔尔世界杯的看台上热泪盈眶。这位32岁的前中国网球男单选手,职业生涯最高排名曾达到世界前200位,却在2021年因膝伤宣布退役。如今,他以体育评论员的身份,带着独特的跨界视角,重新走进了球迷的视野。
“网球教会我读懂足球的细节”
“很多人觉得网球和足球是两种运动,但顶级运动员对节奏的掌控其实异曲同工。”李昊然在采访中指着手机里梅西的停球视频说道,“就像我们处理高压球时的第一落点预判,C罗那记头球破门前的小碎步调整,本质上都是肌肉记忆和空间计算的结合。”他特别提到2022年世界杯小组赛日本队2-1逆转德国的那记底线救球,“那种极限状态下的专注力,和我当年在温网抢七时的感觉一模一样。”
退役后的身份转变
转型做解说嘉宾后,李昊然总被网友调侃“用网球术语解说足球”。某次直播中,他形容姆巴佩的冲刺像“发球上网战术”,竟意外登上热搜。对此他笑着回应:“运动员的共鸣是跨项目的,现在解说时我常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大满贯资格赛的紧张感——这和年轻球员站上世界杯舞台的心跳频率惊人相似。”
“中国足球需要更多‘失败者’的经验,”他在专栏中写道,“不是所有退役运动员都适合当教练,但我们都经历过如何面对溃败。2016年法网资格赛我连丢12局被横扫,这种痛苦让我现在能更理性地分析沙特爆冷阿根廷的战术价值。”
世界杯期间的特别企划
眼下他正筹备一档《网球人看世界杯》的短视频系列,最新一期分析了克罗地亚队莫德里奇的跑动数据:“37岁还能场均跑动11公里,这比我们网球五盘大战的消耗更恐怖。如果当年我的体能师用足球训练法...”说到这里,他摸了摸左膝的手术疤痕,突然笑出声,“算了,我还是安心当个球迷吧。”
采访结束时,李昊然展示了他收藏的历届世界杯用球 replica,最旧的是1998年的三色球。“小时候在体校,我们偷用足球练截击,教练发现后罚跑二十圈。”他眨眨眼,“现在想想,或许那就是最早的跨界启蒙。”